返回

人在大明,无法无天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07章 一查吓一跳!土地直接翻两倍多!老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衣卫关于天下各宝钞都提举司和平准库建设用地的报告,心里面还是放心的。

    锦衣卫这帮人他虽然不喜欢,是因为锦衣卫凌驾于律法之上。

    但是他很喜欢锦衣卫这帮人的办事效率。

    用对了地方,这些人是真能取到特别大的用处。

    所以父皇说要扩招锦衣卫,朱标是同意的。

    按照朱元璋的想法,是让各地的锦衣卫成立监控当地赋税的机构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时间很快就过去大半个月。

    终于有两件事情让朱元璋、朱标父子两个人欣喜。

    首先是经历了四个月的清丈土地,周边的直隶、浙江、福建、山东、江西、河南等地的田亩清丈工作已全部完成。

    各地的鱼鳞册全部收归到户部的库房里。

    户部尚书赵勉带着一干户部的官员,加班加点,分门别类地进行勘验。

    土地清丈后,将土地分成三等:上等水源肥田、中等瘠薄田、下等无水高田。

    交税的时候,无论官田还是民田,规则一样,上等田1亩实为1亩、中等田以1.5亩折为1亩、下等田以2亩折为1亩。

    同时更是要对比往年的鱼鳞册进行分类。

    这些天在考成法的压力之下,官员们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。

    就连赵勉都感觉到有一股压在自己心头。

    现在他非常的焦虑。

    幸好有夏元吉这样的年轻人,在边上帮助着自己。

    要不然的话他早就垮了。

    夏元吉在经过了上次赵勉跟他的谈话之后,也对这位老油条,没有那么大的抵触心理。

    也理解了这个老油条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
    ltdivquotcontentadvquotgt以前的夏元吉是个愣头青、刺头,对这些官员们这个不服那个不服。

    对这些个官员们互相的推诿扯皮,十分的瞧不起。

    还以为这帮人就是不敢担责任,但是现在也算是理解了。

    谁都不能担这样的责任,就算是有心,也无力。

    所以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和敌视,到现在的理解以及佩服,夏元吉转变得还是很快的。

    而这个几个省份测丈量出来的土地,比之前的鱼鳞册上丈量出来的土地,果然是多了两倍多。

    洪武十四年,全国土地记录在册是36677万亩。

    而洪武二十四年五月份实行摊丁入亩政策清丈完了土地后,得到的土地是85076万亩

    这是因为之前清丈土地,士绅阶层的土地根本就没有丈量。

    而他们才是土地占有量最多的。

    而光是从这数据上就能看得出来,这要是全部征了赋税,朝廷能多出多少粮食来。

    朱元璋气得咬牙切齿,心里可是知道,将赋税都增加到他们的头上去,才是正确的。

    都加到他们的头上去才显得公平。

    现在他才终于知道,陈寒的那摊丁入亩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意味着什么?

    看到如此多出来的土地,他已经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。

    户部这边很快就拿着这一份政令去执行摊丁入亩。

    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,在这一次的丈量当中,居然能够把如此多的土地都给丈量出来。

    朱元璋下达这条命令的同时,也给当地的锦衣卫们下达了同样的两条指令。

    第一个是要监视这些官员们在收税之时,把所有的粮食价格按照本地粮食价格来征收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是要赶紧的建立起粮食收购之后的仓库。

    这些仓库原本就是每个省都有,但因为每年收的税收都是粮食赋税征收,这些个官仓都空置了出来。

    锦衣卫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仓库先行清理,再由后边官员们,把多余的粮食收购回来,放置在其中。

    这件事情对于锦衣卫来讲很简单。

    这条命令传达了下去之后,很快就在苏州某地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苏州府。

    某茶馆。

    喝茶的茶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“真是没有想到朝廷会如此的快执行这一国策。

    这下好了,咱们不需要交那么多的粮食。

    而且朝廷还以宝钞来收,那可太好了。”

    又有人说道:“真是没想到,以前只知道朝廷会发宝钞,没有想到朝廷会收宝钞。

    这下好了,只要把这些宝钞都给交上去了,咱们的日子应该会好过一点。”

    这时有人接话道:“对,只要不交粮食,只要不把差役、徭役弄在咱们头上都不错。”

    苏州府这些个老百姓们,在看到了朝廷官府贴出来的布告之后,一个个都在准备着今年的八月份的夏税的征收情况。

    而夏税粮食价格,朝廷都给出了标准,参照的是年初的价格来定。

    这对他们来说既

第107章 一查吓一跳!土地直接翻两倍多!老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